近日,我院神經外科腦血管疾病亞專業(yè)組為一例顱內動脈瘤破裂伴腦內血腫形成,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成功實施了“密網支架輔助彈簧圈1期栓塞頸動脈床突上段前壁破裂動脈瘤”手術。
患者為46歲女性,既往有高血壓病,但平時未正規(guī)控制。近日,患者看電視時突發(fā)意識不清、呼之不應,伴全身不自主抽搐,持續(xù)無緩解。家屬發(fā)現(xiàn)后立即呼120車接入我院急診搶救室。立即予以建立靜脈通路,靜推“安定”后抽搐停止,意識好轉。行頭顱CT見少量右側額葉腦內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再次行頭顱CTA證實為雙側頸內動脈床突上段前壁動脈瘤。
該患者入院后,神經外科主任趙兵教授立即組織腦血管疾病亞??平M查視患者,討論患者病情,認為患者顱內動脈瘤診斷明確,結合右側額葉血腫及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分布,頭顱CTA見右側頸內動脈動脈瘤形態(tài)不規(guī)則,表面有小阜形成。考慮右側動脈瘤系此次出血責任動脈瘤。故診斷為“右側頸內動脈床突上段前壁動脈瘤破裂伴右側額葉腦內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左側頸內動脈床突上段前壁未破裂動脈瘤,高血壓病”,手術指證明確。
顱內動脈瘤一般病程隱匿,起病突然,一旦發(fā)病致死、致殘率極高,因而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是最危險的腦血管病之一。顱內動脈瘤是由顱內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張所致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起,為臨床常見血管性疾病,是自發(fā)性蛛網膜下隙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在腦血管意外中,發(fā)病率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是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見的重大疾病。一旦顱內動脈瘤破裂,對于Hunt-Hess分級1-3級的患者均應盡早處理,以防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同時,考慮責任動脈瘤位于右側頸內動脈床突上段前壁,動脈瘤大小約6mm*8mm,瘤頸約4.5mm,系寬頸動脈瘤,不排除由BBA演變而來,首選介入治療,且系寬頸動脈瘤,故予以支架輔助栓塞。然而,前壁動脈瘤如用傳統(tǒng)支架輔助栓塞,即使動脈瘤栓塞致密,也存在再次復發(fā)及出血概率均高,瘤頸處金屬覆蓋率低,內膜修復率低等缺點。最佳治療方案是選擇密網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不僅能致密栓塞動脈瘤,同時改變血流動力學,減少進入動脈瘤內血流,減少再出血風險,同時增加瘤頸處金屬覆蓋率,增加治愈幾率。
據悉,顱內密網支架植入術技術難度極高,省內也僅有少數(shù)醫(yī)院開展。對于破裂動脈瘤1期行密網支架植入輔助彈簧圈栓塞動脈瘤手術在全國范圍內也處于嘗試階段,可謂“難上加難”。
趙兵主任帶領治療組分析評估患者病情后,迎難而上,與患者家屬溝通病情后,充分完善術前準備,于患者入院第二天為患者施行密網支架輔助彈簧圈1期栓塞頸動脈床突上段前壁破裂動脈瘤手術治療,手術過程順利,術中未發(fā)生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腦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術后動脈瘤栓塞致密,支架形態(tài)、展開、貼壁均良好。術后第二天查視患者見神志清楚,查體配合,自主呼吸平穩(wěn),拔除氣管插管,撤除呼吸機后轉回神經外科病房繼續(xù)治療。目前患者意識清楚,病情穩(wěn)定,擬于近期出院。
據悉,我院神經外科常規(guī)開展腦血管疾病的規(guī)范化診治,在顱內動脈瘤、顱內動靜脈血管畸形、顱內外動靜脈狹窄、煙霧病、高血壓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上處于省內領先水平。